找到相关内容102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第一辆马车—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

    一时,佛在舍卫城。有一婆罗门施主乘著满载物品的马车,准备去城中上供下施。当世尊在城中托钵行走时,这位婆罗门施主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,威仪具足,顿时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,立即向世尊右绕三匝,才返回。世尊见此便破颜微笑,身放黄、红、白、蓝四光,光上射诸天,下照地狱。当光照彻到八寒地狱(具包〔颇〕地狱、包〔颇〕裂地狱、紧牙地狱、阿秋秋地狱、呼声地狱、裂如青莲地狱、裂如红莲地狱、裂如大红莲地狱)、八热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63417067.html
  • 顶礼开悟的流浪汉

    巴珠仁波切,是上世纪末大圆满的大成就者,他是一位名孚众望的老师、诗人和作家。他身著游牧民族所穿之手工缝制的羊皮长褂外衣,经常匿名在东藏(编按:即康区,即西康)各地行走。很少人认出,他就是他们所企盼见到敬仰的喇嘛。有一次,巴珠仁波切遇到一群喇嘛正要前往参加一个盛大的集会,于是他加入他们一伙。因为他衣著十分褴褛,态度又非常谦虚,人们把他看成一位寻常的托钵修行者,因此他必须帮忙煮奶茶,砍柴薪,并侍候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1/19394517107.html
  • 缅甸僧尼的“后现代生活”

    没有受具戒的比丘尼。她们披着淡红色的袈裟(无条文的曼衣),也是集体居寺中。她们只可出外面化钱化米,但不可托钵化饭。在结夏安居期间,学戒女以所化得的米菜,煮饭供僧。 年轻的佛教尼姑,穿着传统的粉红色...

    佚名

    |僧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3/15324721338.html
  • 习气难调

      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,受到人天恭敬供养。尊者久来患眼疾不愈,若逢托钵需渡恒河,行动甚为不便,于是常会对恒河水神大喊一声:“小婢,住!莫流!”河神就会赶紧将河水分流,让尊者过河。久而久之,河神的心中愈来愈不是滋味,觉得自己这么发心,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肯定,还屡屡被唤作“小婢”,便决定向世尊申诉。   河神向世尊顶礼后,将自己心中的烦恼倾吐而出:“世尊,您的弟子...

    中台世界

    |口业|习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9190528428.html
  • 律航法师文记——复兴佛教

    愿与各方善知识商榷之:  释尊成道后,率领徒众,托钵乞食,根本没有寺产。追想当时释尊,以王太子的尊亲,又得波斯匿王等十六国国王的信仰,若为养众计,启请各国国王、宰官、大富长者布施寺产,决不难立得巨产。然而释尊不要寺产,益明定比丘乞食制度其用意深远,早为各方大德所共悉。现在锡兰、缅甸、暹罗诸佛教国的僧伽,仍遵行佛制,托钵乞食,并无寺产。中国佛教,在李唐以前,亦无寺产。迨马祖创丛林,百丈立清规,中国...

    律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2042908.html
  • 台湾原始佛教道场简介

    在清迈成立“佛法中心”,1986年成立“佛陀园地”教养失怙儿童。1992年来台行脚托钵。办活动有行脚、托钵、出家受戒、儿童夏令营。   ◎ 内观教育禅林   320台湾桃园县大溪镇头寮福安里...1995年获硕士学位。长期担任原始佛教学院教职。原始佛教学院采取沿街托钵,不受金钱供养。出版《吉祥法音》2001年创刊,不定期刊物。   ◎ 慈莲寺   713 台湾台南县左镇乡冈林村10号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5947411.html
  • 出家

    太子选择了出家,在他成佛之后,接引更多人出家修道。   出家在形式上离开俗家,求师剃度,剃须发,著法服,住于非家,如:树下、洞窟、空地、空屋、冢间等,过著托钵、游行的修道生活。无依无靠、独来独往的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0052470.html
  • 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

    为什么佛教采用乞食制度 佛陀生前建立的教团,要求弟子们托钵而食。可以设想一下,在和熙晨光照耀的幽静树林里,慈悲伟大的佛陀赤脚走在洒下几缕阳光的小径上,飘然来到你居住的偏远小镇,这对一个佛教徒或一个敬仰佛陀的人来说,是多么值得庆幸的日子啊!你的家人和邻居可能会奉上最精美的食物,当然还有久已蕴藏于心的烦恼或疑问来招待佛陀。等佛陀静静用过斋后,会根据在场群众的生活习惯、文化程度及其内在的烦恼状态而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5153246.html
  • 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,提升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

    ,利和同均,见和同解)的精神,在寺院里过着集体修行的生活。在印度及小乘佛教流行的南亚地区,僧众在禅修之余,主要是以“托钵”乞食来维持色身。“托钵”成为原始佛教僧团的一个重要的形象特征。  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逐渐中国化,特别是随着禅宗的流行,中国佛教僧团的生存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。唐百丈山怀海禅师首创禅寺中的集体劳动制度,“托钵制度&...

    张家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2954875.html
  • 宣说遗诫的重阁讲堂

    印度娑枳多城附近的安闍那林精舍,憍赏弥城外的瞿师罗园(美音精舍)、屈屈吒园、婆婆离园等多处。这些精舍、讲堂或园林,各有其成立因缘、规模设备,及对教团发展的影响。原始佛教时代的僧团生活,从托钵行脚的游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2455280.html